最近在安寧病房,需要準備報paper
其中這一篇還蠻有趣的,可以解決之前的一些疑惑
Palliative sedation therapy does not hasten death: results from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
Annals of Oncology 20: 1163–1169, 2009
癌末病患總會有一些refractory symptoms (難治的症狀),這些症狀以所有可能的治療方式都束手無策,病患依舊存在無法忍受的症狀,這時候有會考慮Palliative sedation therapy (緩和性鎮靜治療),降低病患意識,緩解無法忍受的痛苦症狀。
根據使用鎮靜藥物的方式,有以下的分類:
鎮靜程度(輕mild/中intermediate/深deep)
時間(間歇intermittent/連續continuous)
藥物作用(初級primary/次級secondary)
另外有Emergency Sedation(緊急鎮靜),使用於突發且嚴重的事件 (大量出血,嚴重地喘,躁動性瞻妄,痛),而鎮靜治療用於精神及存在痛苦是有爭議的。
因為有限的經驗,不適當或是過量使用鎮靜治療,讓醫護人員不放心這樣的治療,且一開始使用緩和性鎮靜治療,就有可能會有濫用的情況,不可否認地,有些醫師表面上是緩解症狀,但是卻是加速病患的死亡,某些作者認為這樣的治療對於病患的存活有負面的影響,因此認為此治療是慢性安樂死(slow euthanasia)或是終結性鎮靜(terminal sedation)。
此篇研究是第一篇前瞻性的配對研究,證明“緩和性鎮靜治療”並不會對病患的存活有負面影響。
研究中共581人,分為兩組,鎮靜組267人,非鎮靜組251人。
有以下幾點結論:
1. 這篇研究中,有25.1%接受緩和性鎮靜治療,其中23.6% (佔所有安寧病患5.6%)接受連續性深度鎮靜,和之前Review的文章一樣,鎮靜至完全無意識相對來說佔少數。
2. 使用鎮靜治療的時間,平均4天,中位數2天。
3. 回顧先前研究,使用鎮靜的症狀:瞻妄(55~65%),喘(26~27%),痛(12~18%),吐(4%),和這篇研究差不多。
4. 最常使用的藥物是Benzodiazepines (Midazolam),精神方面用藥也常使用,且常合併Benzodiazepines使用,緩和性鎮靜治療可以因為一種以上的原因使用,也可以使用一種以上的藥物
5. 有些作者認為緩和性鎮靜治療會加速死亡,是偽裝安樂死或是慢性安樂死,有些醫師即使不這樣認為,但是仍會有這樣的疑慮,擔心鎮靜治療會加速死亡。事實上有很多研究直接或間接證實,鎮靜治療並不會影響病患的存活。這篇第一篇前瞻性的研究也提出同樣的結論。
最後比較此治療和安樂死
緩和性鎮靜治療
|
安樂死
|
|
目的
|
緩解無法忍受的痛苦
|
殺死病人
|
方式
|
使用鎮靜藥物控制症狀
|
使用致命的藥物
|
結果
|
緩解痛苦
|
立即死亡
|
或許臨床上有許多積非成是的錯誤觀念,大家口耳相傳,資深醫師的告誡,都會影響到我們對鎮靜治療的認知
以前也常常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樣的治療有可能會加速病患的死亡
但是原來已經有許多研究報告證明這樣的想法只是一種誤解
原來這樣的治療反而讓病患在最後的時間更有尊嚴,更沒有痛苦地離開
另外還有一個觀點
做一件倫理上算是好的事情,但是也同時倫理上不好的副作用,假設此副作用不是故意的,道德上可以接受這樣做。
其實就是看這樣作法的出發點若是正面的,即時產生副作用也可以接受。